时尚

解构“新中式+”:东方美学基因如何创新落地?

来源: 中国国际时装周 | 2025年10月21日 16:36
中国国际时装周 | 2025年10月21日 16:3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在全球时尚产业活力尚待复苏的当下,中国服饰行业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富矿的可挖掘性、东西方文化交汇过程中所呈现的可融合性,为全球时尚供应端、创作端以及消费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续航保障。而在国潮元素的日渐兴起、中国非遗走出国界、中国时尚呈现出更多的包容性时,不断演进的“新中式”服饰,让时尚行业看到了个体情绪与社会情感的连接、领悟了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转译的潜力,看到了地方故事揉捻成全球故事的可能。

“新中式+”是以中式文化为核心,通过将更为多元的材质运用、更为贯通的穿着场景、更为深刻的文化符号,借助服饰这一中介载体实现破壁性的跨界融合,让新中式既保留东方美学的文化基因的同时,又能以现代审美为画笔实现传统服饰的当代新生。

相比往季时尚发布,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中众多参秀品牌对于“新中式”的探索破除了传统认知上中式元素的运用边界,以更为克制的元素使用、更具隐喻的时尚语言、更为敏锐的设计触角,使得新中式服饰在面料使用、实穿场景、意义建构等方面均体现出不同以往的轮廓特征。这种“新中式 +”的理念辐散,使得新中式服饰从对传统文化的元素的复刻、传统技艺的运用,转向对传统美学的当代创造。

设计师黄斯赟认为,“新中式”之“新”在于理念之新。同名品牌siyun huang在本季发布《虚实丹青》以“活态诗学”的核心理念与审美哲学,深入探索人工秩序与自然灵性交织之美,构建起品牌虚实双生的独特基因。秀服发布除却在对传统面料进行印染、压褶、烫金等处理外,通过对紫竹、草木、果壳、原矿磁石、铜等自然媒材的物理打磨或化学灼烧,赋予了服饰自然作用后的故事感。而3D打印、编程算法等对服饰的科技赋能,则契合了“新质生产力”下数智时尚的发展转向,以更强的流动感、向上的生长感书写了活态化的时尚篇章。

尽管在秀服发布中并未采用“新中式”的盘扣、交襟等标志性中式元素,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竹节、磐石等内在意涵的提取,以及对家乡苗岭山地的褶皱地貌、壮美的青山翠林、竹声娑影以及蜻蜓低飞等元素的艺术转译,揭示了 “敬天惜物”的造物哲学。这种在自然造物与数智手段交汇下“中介栖息地”的时尚探寻,以打破边界的方式书写了介于温润与坚韧、流动与静止的“新中式”存在方式。

JING SI FANG京司坊在本季时装周中将“青空叠境·宋韵東方”作为发布主题,设计师雷傲提取了宋代瓷器的天青、影青等经典釉色,在传承运用了宋代缂丝、云锦与宋锦公益的基础上,以3D立体智造技术辅助勾勒传统时尚的写意画卷,率先推动新中式与数字科技相融。

其中绒布与金线雕花的面料选择、皮革翘脚抹胸的剪裁设计以及数码印花搭配,以更为摩登感与未来感的“科技新中式”,追寻在都市现代性语境下何以找寻传统文化底色与现代时尚表达之间的平衡支点。秀场服饰的匠心细节主要体现在其西式制版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手工珠片刺绣,打造了黄鹤楼等中国庭院与古建筑群落,在中西破壁、虚实交融的艺术实验中,敲打了指向无界未来的科技美学代码。这种不设限的摩登新中式丰富了时尚行业对“新中式”穿搭的深度理解,也在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设计语言中助推了东方美学真正融入现代都市的生活片段。

“新中式 + 实穿场景”为新中式服饰的生活化落地寻求了更多机遇。既往新中式服饰定位因其风格化特色和仪式化场景,穿着常常被局限在外交礼服、汉服日常、文旅穿搭等特定的场景类型当中,而以“新中式”为常量,以”场景”为变量,根据场景需求调整新中式元素的设计比重,就能在繁简转化之中重构新中式服饰的场景适配性,让新中式突破场景限制,成为一种不被定义但有无限可能的穿搭风格。

本季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相关品牌发布,力求在“新中式”的设计定位下实现对于实穿性不足的突破,以更多元的场景覆盖、更多样的思路破壁让“新中式”穿搭真正融入现代日常穿搭体系。红都2026春夏男女装系列以“经纬山河”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外交礼仪服饰在当代时尚语境下的创新性。

其中,整体设计秉持低调奢贵的设计理念,将昆仑山脉的磅礴横亘、黄河九曲的蜿蜒纵延转译为或锋利干脆、或柔和包容的设计线条,并在细节设计上巧妙融入中国结流苏盘扣、金色刺绣提花工艺等修饰中国天地自然的宏大脉络。

本季红都也更加聚焦场景化服饰的实穿性,在中山装与京式旗袍的设计中,以品牌分层的理念希冀覆盖更宽阔的用户群体,日常化的旗袍、安全化的职业装以及精准化的外交礼仪服饰,在更丰富的产品线打造中推动中国高级定制“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品牌Beautyberry在本季发布中聚焦东方文化中重要的令人欢喜的新婚、升学、乔迁等欢愉场景,以简单而丰富的“喜”字为发布主题,勾勒了2026春夏流行画像。

在整体粗狂的写意线条主导下,民国时期的中式剪裁、雅痞绅士的西装打版、和谐统一的醋酸套装等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中式元素。此外,对于对于运动风、极简风等风格破壁的尝试也使得秀服发布呈现了更强的层次结构与深邃意味,印证了新中式服饰并非是一种场景单一的风格化衣着,而是根据场景需求调整设计比重,真正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穿搭体系的一种时尚理念。

作为中国时尚产业的头部IP,中国国际时装周力求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文化热点的融入、非遗技艺的传承、民族美学的拓新,为中国故事的讲述、国际话语权的夯固加赋时尚叙事力量。当前,东方美学元素走进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等国际时尚舞台,彰显了中国时尚在“漂洋过海”过程中对国际流行趋势的反哺。中国国际时装周也在持续促动“中国美学,全球表达”的落地,发掘中国时尚对话全球时尚的产业集群优势、发挥东方美学反哺国际流行趋势的纽带作用,并在此过程中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价值输出的主阵地。

MoeHo末禾在本季发布中延续了往季对于“年轻新中式”大胆的风格探索,设计师贺萌萌在《少年游》的秀场叙事中并未将“新中式”局限于单一的文化符号复刻,而是通过多元时尚元素的精妙组合,诠释了“新中式”的本质:它带有中国文化的底蕴,但却是一种不受定义、可自由生长的服饰语言。

其中,表征潇洒自由的切条飘带、传递坚定果敢的肩饰、张扬叛逆的镂空编织与勾网内搭,以及更加耀目的晶钻流苏、精细重工的刺绣薄纱,建构起了两种对于男性审美风格截然不同的审视:既有对于中国男性力量感与责任感的推崇,也不乏对于温柔细腻等当代男性美好特质的叠加。

而在面料元素的使用上,《少年游》同样将水洗牛仔、闪钻亮面、环保皮草等相结合,在和谐的极繁主义中演绎淡雅的活泼、体面的取舍以及温柔的决绝,以刚柔并济的设计手法为 “年轻新中式” 注入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更加多样的穿搭可能。

ZIFEI WANG在本季发布以针线穿引历史足迹,设计师王紫菲在发布主题《游牧启示录》中继续以神秘笔法书写了超越世俗品调的“中式高古美学”,深刻诠释了:文明的游牧者,亦是时尚的拓荒者。秀服以丰富的苏绣、手绘、印花、3D打印等方式,还原了源自云冈石窟的卷云纹、夔龙纹、莲花等经典元素。与此同时,充满未来色彩的宇宙色块与3D打印的立体结构在历史的纵深中指向了未来主义的拓跋。

当丰富的历史文化符号被抽象成为古今交织的工艺细节,“新中式”设计便在古今对话中搭建起文化对话的空间。北魏仍有余音的脉搏跳动,在如同琉璃瓶般清透宁静的蓝色调中,那些肌理斑驳的岩彩、漫卷沙场的昏黄、狂逸洒脱的流云变体,煽动了一场危险而自由的文明游牧。

LIQINGWEI 2026春夏系列以「生生不息」为主题,展现“新中式+”。多样且富有质感的面料,不同材质的碰撞与融合,为服饰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触感。从保留东方美学文化基因的传统面料,到契合现代审美的新型材质,实现了材质维度的跃升。系列服饰不再局限于特定场合,而是贯通多元场景,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特殊活动,都能展现出独特的新中式魅力。

LIQINGWEI 深度挖掘中式文化内涵,将甲骨文里 “生” 字所蕴含的破晓、传承等文化意境,通过服饰的设计语言进行传递。以现代审美为画笔,推动传统服饰文化焕发生机,正如万物初醒,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在文化层面的融合新生,完美诠释了 “新中式+” 下,新中式服饰既扎根东方文化沃土,又能在当代时尚语境中破界生长的“生生不息”。

品牌FENGSANSAN在本季发布《三生万物》,以轻盈的剪纸艺术为叙事起点,综合使用了豆染、浆染、竹编、苗绣等非遗文化技艺为现代服饰赋予新生。在面料选择上,桑蚕丝织、亮布制作、土家织锦、闪烝非织造纸面料等打破传统织物了制作方式,在立体花卉与锻制银饰的辅助下揉捻出了“新民族服饰”的现代风貌和时尚脉络。

层次化的色彩使用、特殊处理的面料纹理与传统植物花纹的交映,在以亮色调乐观咏诵自然之美时,巧妙置入红褐、棕咖等大地色来鼓励人们在天人合一的法则指引下继续沉潜。在更深刻的意义上,《三生万物》用现代设计语言具象解构《道德经》中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借助非遗手法牵引文化符号跳出浅层的纹样复刻,在推促中式文化符号从“厚重”走向“轻盈”的过程中实现对东方美学文化基因的当代转译。

编辑: 陈越洋 责任编辑: 王检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 解构“新中式+”:东方美学基因如何创新落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