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八大成语带你了解晋国历史

来源: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 2022年11月23日 23:09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 2022年11月23日 23:09
原标题: 八大成语带你了解晋国历史
正在加载

  山西之简称晋,源于3000年前的晋国。晋国,自公元前1040年叔虞封唐,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立国660余年,历经38位国君,逾跨几乎整个西周和春秋,是山西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在这600多年里,晋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足以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产生了大量的、至今仍令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更为我们今天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

  本文即以这些成语典故为线索,向您讲述晋国六百多年的辉煌历史。

  君无戏言

  三千多年前,灭商兴周的周武王,梦见天神赐给他一个名叫“虞”的儿子,并且让他将唐地封给此子。后来,武王夫人邑姜果然生下一个男孩,且其手心的掌纹也果真形似“虞”字,武王遂遵照天命为其取名为“虞”,由于他在武王的儿子中排行偏小,所以又被称为“叔虞”。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一日,周成王与叔虞在御花园里玩耍,周成王随手捡起一片桐叶,并剪成圭状作为信物,声称要将弟弟叔虞分封到唐地为唐侯。成王没有想到,就因为他是君王,一句戏言也要被当做圣旨照准执行。处于“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唐国迎来了它的新国君,世间也产生了一个新成语“君无戏言”。

  唐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燮父继承君位。燮父因“唐南有晋水”,又因其父叔虞曾向周王室晋献嘉禾,以展示自己封国的祥运吉兆,更因“晋,进也,明出地上(《周易》)”,遂在奏请周天子同意后,将国号由“唐”而改为“晋”。自此,晋作为国号一直沿用了六百多年。

  唇亡齿寒

  作为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晋国自立国起,便承担着屏藩王室的重任。关键时刻,是晋国一次次的力挽狂澜,扭转了周王朝的危局,充当了当时周王朝国家统一的坚定维护者和主要支撑者,甚至到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也离不开晋文侯的辅佐。后经昭侯与桓叔“曲沃代翼”相继争权中,最后胜利者曲沃武公即位两年后去世,其子晋献公继位。晋献公是晋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国君,他在位时开疆拓土,兼并邻国,有着“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辉煌战绩。

  位于河南三门峡的虢国经常骚扰晋国边境,晋献公想出兵讨伐却因晋国与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若冒然出兵必然会经过虞国,虞、虢两国关系甚好,到时晋国必会两面受敌。在大夫荀息的献计下,得知虞国国君贪图小利,于是将晋国价值连城的玉璧和宝马送给虞国国君,收到礼物的虞国国君大喜,大臣宫之奇劝谏“虢虞两国犹如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可虞不听劝阻,执意要给晋国借道,导致晋国灭了虢国后虞国也难逃厄运,这便是“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由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叱咤风云的晋献公,晚年宠幸诡计多端的骊姬,导致“祸起萧墙”。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骊姬设计逼死太子申生,又蛊惑献公追杀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就这样公子重耳踏上了长达19年的流亡之路。晋献公托孤荀息后去世,晋大夫里克将骊姬之子奚齐杀死于献公灵前。荀息又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为君,里克再杀卓子,最终荀息被迫自缢而死。随即在迎立重耳被拒,万般无奈之下,里克迎取夷吾回国继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想杀掉里克,就找借口对他说:“里克,没有你我是当不了国君的,但是你杀害了奚齐、卓子两位国君,还把大夫荀息也给害死了,做你的国君,我感到很害怕。”里克悲愤道:“我不杀他们,您能当上国君吗?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您想要杀我,还需要什么理由吗?我懂您的意思了!”说罢,里克伏剑而死。里克这一死,为后人留下了“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的典故,后人又把它演绎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含义是任意诬陷别人,以达到加害于人的目的。

  退避三舍

  受骊姬之乱的迫害,晋公子重耳被迫在外流亡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其中有一次,重耳一行到了宋国,“泓之战”兵败负伤的宋襄公虽卧床不起,仍然向他赠送了80匹马,但到了郑国又遭遇到了冷遇。郁郁不得志的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招待了他们,送别宴会上,为报答楚成王的礼遇之恩,重耳许下了“退避三舍”的承诺。最后,在秦国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文公。晋文公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改革政治,任人唯贤,使晋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632年,楚国攻打宋国,晋国为了拯救宋国,与楚国在今山东鄄城西南的城濮开战。大战在即,晋文公主动退军90里,兑现了他对楚国君臣“退避三舍”的承诺,但楚军仍然穷追不舍,最后,晋国以战车700乘战胜了战车2000乘的楚国,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城濮之战。城濮之战之后,晋国一战而霸,成为了中原霸主。

  秉笔直书

  晋文公之后,晋国的霸业受到挑战。公元前628年,就在文公死而未葬时,秦国趁着晋国国丧,偷袭晋国的盟友郑国。新继位的晋襄公举哀兵南下,在崤山设下埋伏,趁秦军从此经过时发起猛攻。最后,秦军大败,晋国霸业得以延续。但晋襄公“纵虎归山”,为日后晋国留下诸多隐患。

  晋襄公去世后,晋灵公继位。据记载,晋灵公“不君”,即不像个国君样子,为此,晋国正卿赵盾时常规劝他,不耐烦的晋灵公竟想要杀死赵盾。赵盾被逼出逃,数日后,赵盾的弟弟赵穿杀掉灵公,赵盾重回晋国主持朝政。史官董狐为人正直,认为灵公被杀,赵盾难逃干系。他在晋国史书写道:“赵盾弑其君”,并公之于朝堂。赵盾看到后急忙辩解:“情况不是这样的,国君不是我杀的,是赵穿杀的。”董狐坚持说:“你是国家的正卿,国家由你管理,你逃亡并没有出国境,事情就是你做主的,回来又不惩办凶手,你说,弑君的不是你是谁呢?”这就是“董狐直笔”的故事,“秉笔直书”也由此而来。

  病入膏肓

  公元前599年,晋景公继位。这一时期,晋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南面的楚国虎视眈眈,时常为争夺边缘小国与晋国展开拉锯战;西面的秦国改变战略部署,与楚国结盟,共同对抗晋国。作为霸主的晋景公,对中原各路诸侯已经“鞭长莫及”。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大败于楚。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听从大夫韩厥的建议,将都城迁到汾浍交汇处一个叫新田的地方。一日,晋景公噩梦缠身,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为景公治病。秦医未到时,景公梦见疾病化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小人说:“医缓医术高超,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逃到何处才安全呢?”另一小人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即使有良医,又怎能奈何我们?”等到医缓到来,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力也不能到达此处,实在不可治了。”想到医缓的诊断与梦境相符,不久晋景公病逝,为后人留下了“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

  马首是瞻

  公元前572年,晋国发生政变,晋大夫栾书、中行偃举兵起事,杀掉晋厉公,14岁的晋公子姬周被接回晋国当上国君,史称晋悼公。晋悼公年轻有为,即位后,他任用贤人,整顿吏治,革新朝政,节用民力,平定四夷,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悼公复霸”时期。此时,居于西垂的霸主秦国欲向东继续扩张,面对秦国东扩的威胁,晋国联合鲁国、齐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国共同讨伐秦国。有一年,晋国将领荀偃为统帅,率领联军攻秦,可是秦军却以少胜多击退了联军的进攻,面对联军的溃败荀偃就情急下令,明日清晨鸡叫,全军驾马套车,看我的马头行动。可最终联军将领各怀私心,并没有服从荀偃的命令各自撤军了,最后晋国联军对秦国的讨伐已失败而告终,这就是“马首是瞻”的由来。

  掩耳盗铃

  天妒英才,公元前558年,年仅29岁的晋悼公英年早逝,晋国从晋平公起,逐渐失去诸侯之心,百余年的霸业也逐渐衰落。晋国晚期,公室衰微,六卿开始联合执政。晋国六卿指的是自公元前546年至公元前497年,在晋国出现的韩、赵、魏、智、范、中行六个世袭卿族。六卿之间为了权利,经常会发生斗争,公元前497年,赵氏家族联合韩、魏、智三家,经过八年战争,终于灭掉范、中行氏。范氏灭亡后,有一个小偷看到范家大院里只有一口大钟心生歹意,为了掩人耳目,他捂住自己的耳朵,想把钟敲碎后偷走,结果没敲几下,就被钟声吵到的村民抓住了,由此为后世留下了“掩耳盗铃”这个啼笑皆非的典故。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杀了智伯,并将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正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把晋国最后一位国君晋静公贬为普通老百姓,晋国灭亡,这就是“三家分晋”。

  称霸一时的晋国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七雄逐鹿的战国时代。继承了晋国衣钵的韩、赵、魏三家,皆同时入驻“七雄”之列,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演绎着新的金戈铁马、磅礴史诗,描绘着新的风起云涌、壮阔画卷。尤其晋与三晋近八百年形成的法家思想,共同缔造了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封建帝国的辉煌!

编辑: 阮峥 责任编辑: 刘洋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 八大成语带你了解晋国历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