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传承红旗渠精神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 国家文物局 | 2022年11月07日 10:15
国家文物局 | 2022年11月07日 10:1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红旗渠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改善恶劣生活条件,摆脱水源匮乏状况,坚持苦干10个春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纵横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修红旗渠进行凌空除险

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场景

红旗渠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孕育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06年,红旗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红旗渠建设者(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红旗渠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红旗渠纪念馆坐落于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内的分水苑,始建于1973年,后经两次扩建,现展馆于2014年5月1日开馆,建筑面积6300余平方米,布展面积295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精神,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专题展馆。

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纪念馆展厅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凌空除险的复原场景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叹,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的照片让人们振奋……

展览包括“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五部分,展出实物1123件,珍贵历史照片320幅,辅以手机导览系统、语音导览系统、VR体验等服务项目,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林县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苦战10年改造山河的壮举,突出表现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光大的历史传承。

纵览纪念馆所在的苑区,地域广阔,主轴景观带上分布着水利科普园、演艺广场、纪念碑、中南海的翠柏、红旗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和红旗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等,与红旗渠纪念馆一起构成虚实结合的景观群落,呈现出现代与古朴兼备的景观风貌。

红旗渠纪念馆作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一个窗口,长期以来深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红旗渠精神研学公益宣讲团走进河南新乡、济源、南阳、信阳、安阳、郑州及河北石家庄、邯郸和云南省广南县等近三十个城市、乡镇的55所中小学,覆盖线上、线下近百万学子,让红旗渠精神走进青少年心里。

分水闸

青年洞

走近青年洞,当年那一锤一钎的艰辛努力仍清晰可见。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卢家拐村,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5000,设计流量23立方米/秒,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于1960年2月动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并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进度由每日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此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青年洞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以太行山为依托,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如今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重要阵地。

登临青年洞红飘带廊桥,可俯瞰三省风光、漳河奇观。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向前看不见头,向后看不见尾,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号角嘹亮、踏遍青山、推独轮车等英雄的形象已凝固为雕像,融入太行红岩。青年洞昭示青春,也展示巍峨。镌刻着“山碑”和“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的摩崖石刻,“虎口崖”“神工铺”“洞中岁月”“一线天”等场景,“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红色情景表演,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激励青年一代摒弃骄娇二气,传承红旗渠精神,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来源:安阳市文物局

编辑: 何丹妮 责任编辑: 刘洋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 传承红旗渠精神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